在全球学术研究领域,科研人员获取高质量学术文献的途径始终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随着学术出版商控制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源,科研人员不得不面对高昂的期刊订阅费用。而在这种背景下,Sci-Hub,这一学术“影子图书馆”应运而生,成为了全球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自从2011年创立以来,Sci-Hub不仅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免费的文献下载服务,也引发了关于学术出版、知识共享和版权保护的激烈辩论。那么,Sci-Hub究竟是科研福音,还是侵犯版权的盗版平台?
一、Sci-Hub的诞生与发展
Sci-Hub的创建始于哈萨克斯坦的研究人员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1(Alexandra Elbakyan)。
埃尔巴金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对科学和技术充满兴趣,尤其对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于2006年进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立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在大学期间,她成绩优异,展现出极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对科学的深刻理解。

埃尔巴金一直对开发脑机接口有兴趣,并于 2010 年加入弗莱堡大学的相关项目,最终,她获得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神经科学专业的暑期实习机会。同年,埃尔巴金在哈佛大学的“人性+”峰会上发表了题为“脑机接口、意识和全球大脑”的演讲。2012 年至 2014 年,她在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读硕士,后退学。后来,埃尔巴金中断了神经科学相关研究。2019 年,她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毕业,获得语言学硕士学位。
埃尔巴金很早就展现出来黑客天赋。14 岁时,她第一次入侵计算机;使用SQL 注入,她获得了家庭互联网提供商的所有登录名和密码。后来,她发现跨站点脚本类型的漏洞更多。她向互联网提供商报告了这些问题,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但这并没有发生。相反,提供商切断了她的互联网访问。埃尔巴金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她 16 岁时第一次入侵了一家出版商的网站。这家出版商是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有关神经科学的在线书籍,但这些书籍被锁定在她负担不起的付费墙后面。埃尔巴金编写了一个 PHP 程序,利用网站上的漏洞无需付费即可下载付费书籍。
SCI-Hub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暑期实习期间。当时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多次遇到高昂的期刊付费墙。返回哈萨克斯坦后,她发挥自己既往的黑客技术,通过破解学术期刊的付费系统获取并分享论文,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Sci-Hub。自2011年上线以来,Sci-Hub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学术文献免费获取平台之一,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大出版社的数千万篇文献。
Sci-Hub的运作方式非常简单:通过输入DOI(数字对象标识符)号,用户即可直接下载期刊论文。最初,Sci-Hub的运行模式是“下后即焚”,即下载的文献会在六小时内自动删除,以避免因存储过多文献而造成版权问题。然而,随着用户量的激增,Sci-Hub不得不改变了这一策略,开始建立起庞大的文献数据库。这一改变使得Sci-Hub逐渐成为学术界绕过高昂订阅费用的重要工具。
二、学术出版的困境与Sci-Hub的“反叛”
Sci-Hub的成功不仅仅是在于其能够绕过付费墙,提供免费的学术文献。它的出现,也反映了全球学术出版行业的深层次问题。据研究,目前全球超过半数的研究论文已被五大学术出版巨头所垄断: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Elsevier)、英国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Wiley-Blackwell)、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Francis),第五家不是美国化学学会就是Sage出版社(基于不同的指标)。如今,五大学术出版巨头凭借强大的版权控制和定价策略,已经将学术文献的价格推高到让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难以承受的水平。即便是世界顶级学府的科研人员,也常因高昂的订阅费用而无法获取所需的文献。
举例来说,Elsevier旗下的期刊,一篇文献的下载费用平均高达31.5美元,这对于很多经济状况不佳的研究机构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科研经费不足的国家来说,学术资源几乎是不可触及的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Sci-Hub为全球科研人员,特别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国家的学者,提供了免费获取文献的途径,帮助他们摆脱了出版商的控制,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平等和开放。
目前Sci-Hub已经积累了千万计的学术文献,据报道已经占到了5大出版集团所有付费文献资源的70%以上。
然而,Sci-Hub的这一“反叛”行为也遭遇了出版商的强烈反击。学术出版商指控Sci-Hub侵犯了版权,并多次向其发起诉讼,要求停止非法传播文献。尤其是在2015年,Elsevier对Sci-Hub提起了版权诉讼,并成功导致Sci-Hub更换了多个域名,进入了不断游击战的状态。尽管如此,Sci-Hub的名气却因此进一步扩展,成为全球学术界最为知名的“盗版”平台。
2021 年,Sci-Hub 在印度再次遭遇大规模诉讼,继而停止了对新论文的上传。同年 9 月,为庆祝成立十周年,埃尔巴金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论文上传,但最新的论文仍有许多缺失,可下载的论文也就停留在了 2021 年。
三、Sci-Hub在中国
在中国,有很多人表达对SCI-Hub的支持2。也出现了一些更新 Sci-Hub 的可用网址链接的互助网站。其中的一些逐渐发展成了文献互助的社区,如科研互助平台“科研通”。
一些具有较高程序能力的支持者,甚至在SCI-Hub的基础上开发了功能更强大的SCI-Bay,其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文献,并跳转SCI-Hub进行下载,解决了SCI-Hub必须通过文献的DOI号进行下载的缺陷。
四、Sci-Hub的法律与伦理争议
尽管Sci-Hub的用户称其为学术界的“救世主”,但是它所面临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仍然无法回避。首先,Sci-Hub的运营模式直接绕过了版权保护机制,侵犯了全球出版商的知识产权。学术出版商对Sci-Hub的指责集中在其未经许可的内容分享上,认为Sci-Hub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学术出版的商业模式,也违背了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五、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困境
事实上,SCI-Hub并不是唯一反抗收费获取文献资源的努力。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早在SCI-Hub崛起前就已经广泛流行。开放获取运动自2001年开始,旨在让所有科研人员都能免费获取科研成果,消除知识获取的壁垒。很多拥护Open Access的期刊也不断诞生,包括五大学术出版集团在内的巨头也都纷纷推出了OA期刊。但是Open Access运动并没有让研究者满意。OA期刊允许研究者免费获得文献资源,但是研究者需要为文章发表支付昂贵的费用3,OA期刊动辄几千美元的发表费用让很多研究者望而却步。因此本质上OA期刊是将成本从订阅者向发表者进行了转移。


六、Sci-Hub的未来与开放获取的希望
Sci-Hub使全球的科研人员,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学者,能够免费获得科研文献,但它的“免费”模式并没有解决学术出版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即出版商对学术资源的垄断。通过以学术论文为商品进行交易,出版商实际上在剥削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在这种情况下,Sci-Hub虽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免费的渠道,但它并没有改变学术出版行业中存在的深层次不公平。
此外、SCI-Hub采用了讨巧的方式,为研究者带来了“双赢”。即规避了OA期刊昂贵的发表费用,又绕过了学术出版集团昂贵的订阅费用。但是问题是,谁来承担成本?无数历史经验表明,无人承担成本的系统最终将无法长期运行,那么SCI-Hub与开放获取的未来在哪里?一种打破学术出版集团垄断又能长期健康运行的模式在哪里?
这可能并不是SCI-Hub能回答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Sci-Hub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学术出版商控制的反抗。埃尔巴金曾表示,Sci-Hub并不完全是一个合法的开放获取平台,但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能够绕过商业壁垒的解决方案。她认为,Sci-Hub代表的是一种更激进的开放获取方式——让科学真正走向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受限于出版社的支付墙。
七、结语:科研福音还是侵权盗版?
从某种意义上说,Sci-Hub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条免费的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传播。然而,它的“反叛”行为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版权、知识产权和学术出版等领域的深刻讨论。无论是作为科研福音,还是作为侵权盗版,Sci-Hub的存在无疑为全球学术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反思视角:在追求知识自由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合法性、道德性与创新性,包括谁来承担学术出版的成本。仍然是未来学术出版和开放获取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1. https://www.theverge.com/2018/2/8/16985666/alexandra-elbakyan-sci-Hub-open-access-science-papers-lawsuit
2. https://news.qq.com/rain/a/20230209A08D0J00
3. 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sci-Hub-effects-academic-publishing

友情提醒:
本官方内容包含对第三方产品或服务的介绍,仅供参考。请您在做出选择时进行充分考量,本站不对任何第三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后果承担责任。
- 除非另有明确标注,本站内容的版权均归属于原始发布者。未经发布者和本站明确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复制、盗用、采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将本站内容发布至其他媒介或平台。
- 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 对于非本站官方发布的内容,本站无法对其具体内容承担责任。请用户务必自行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